查看原文
其他

掌握“棘轮效应”,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1-09


关于勤俭节约,古往今来许多人名人都有过精辟论述,如白居易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爱迪生的“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萨迪的“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等等。为何会出现“奢者狼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棘轮效应”。今天就给大家分享。

 

    【来源】

这一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于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启示】

实际上棘轮效应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一句著名的话来概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他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中,除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著名论断,他还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秉承清白家风,不喜奢侈浪费,倡导俭朴为美,他写此家书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不可沾染纨绔之气,保持俭朴清廉的家庭传统。

另外,对于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纵,对于过度的及至贪得无厌的奢求,必须加以节制。如果对孩子的欲望不加限制的话,过度地放纵奢侈,没能培养俭仆的生活习惯,就必然出现"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的情况。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即便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也不要奢侈浪费,否则,养成了坏习惯就很难改变了。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限制自己的欲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纵自己,否则必然引祸上身。

 

【故事1】

西方一些成功企业家虽家境富裕,但依然对子女要求极严,从不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甚至寒暑假还让孩子四处打工。这些成功企业家并不是苛求子女能为自己多赚一点钱,而是希望子女懂得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懂得俭朴和自立。

这一点在比尔·盖茨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是世界首富,个人资产总额达1397亿美元。但是他在巴黎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将要把自己的巨额遗产返还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而只给三个子女继承区区几百万美金。

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和出身的富贵和贫寒无关。

然而,有太多的成功企业家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致使子女戴着“富二代”的光环,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最后不但一事无成,有的甚至锒铛入狱。这种教训是惨痛的。

 

【故事2】

商朝时,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精明的国君的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会坚如磐石。

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莫名其妙地问他原因,箕子回答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

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恣意骄奢,便断送了商汤绵延500年的江山。

在上面的故事中,箕子对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评价,就是运用了棘轮效应。

 

【应用】

如何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呢?家长朋友们不妨从“五个榜样”入手:

 

1.以身作则树榜样。

教孩子节俭,家长自己必须要有勤俭节约的习惯。这种习惯应该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是真正的节俭,而不是做做样子,尤其是在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渥的今天。

有一位朋友家庭条件相当好,开着豪车住着别墅,还经常到豪华饭店就餐。他也重视孩子的节俭教育,但无论怎样说孩子都不信,总是疑惑地问:“你说咱家没钱,为什么还这样阔气?”朋友欺骗孩子说说钱是借的,外边还有欠债。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说辞能够给孩子正面的教育吗?恐怕节俭的好习惯没养成,却使孩子形成了不正确的消费观,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人说,我的家庭条件确实好,平时消费确实高,那怎样教育孩子节俭呢?

其实家庭条件好与节俭并不矛盾。曾经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家庭条件不可谓不好,但他的日常生活仍然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他带的是廉价的日本表,穿的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几年前的房子。他要求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孩子在美国留学时,还鼓励孩子勤工俭学。这样做,便为孩子树立了节俭的榜样。

 

2.身边事例成榜样。

除了做好自己之外,家长还应该多搜集一些同年龄段孩子节俭的好例子,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小明的铅笔总是用到小萝卜头大小还继续使用,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向小明学习,以他为榜样,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勤俭节约。

家长平时应该多观察了解孩子的朋友圈,有意识的鼓励、安排孩子多与那些勤俭节约的同学、小伙伴在一起参加活动,这样耳濡目染,也会对孩子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3.勤俭故事教榜样。

结合孩子存在的问题及个人表现,适当选择勤俭持家的中外名人故事讲给孩子听,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家乡凤阳至今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需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的好素材。

 

4.亲身体验找榜样。

通过孩子亲身经历,切身体验来学会节俭,是许多家长常用的方法,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我曾经的一位县领导,儿子上高中,总是嫌弃吃得差穿得差,挑三拣四,不知道满足。这位县领导跟班主任商量后,让孩子到学生宿舍住了一段时间,体验了一下同学们的生活,结果孩子发现,自己的生活条件跟同学们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简直不是一个重量级,自此再也不挑三拣四了。这位县领导善于让通过切身体验发现身边的榜样,可以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家长。

 

5.自己动手做榜样。

家长要善于让孩子体验到勤俭节约的快乐,成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比如孩子的玩具坏了个零件,孩子不愿玩了想随手扔掉,这时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自己先修一修,不能随便丢弃玩具。要告诉孩子有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连玩具都买不起,我们修好了可以继续玩,也可以转赠给他们。这样,孩子觉得做起来有意义,也有意思。这时候家长必须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给孩子提供必需的维修工具,与孩子一起做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等等。如果孩子真的做到了,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这件玩具的归属;如果他想送给其他有需要的小朋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这样,孩子自己就成了勤俭节约的榜样了。

 

【注意】

1.不能把吝啬当成节俭。节俭是不奢侈浪费,只要是不奢侈浪费,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而吝啬是该花的钱也不花。

2.不要使孩子养成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理性消费。如果我们因“过度节俭”而压抑了孩子的内心需求,使孩子养成“爱贪小便宜”的毛病,那就得不偿失了。

3.教孩子学节俭时要注意分寸,家长一定不要因为“节俭”教育而让孩子哪方面都比别人差,以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

   温馨提示:亲爱的朋友,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您想更方便地阅读班级管理、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的文章,请点击题目下面蓝色字“追梦教师袁建国”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再点击“关注公众号”即可。

更多“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请点击阅读

掌握“互惠效应”,教给孩子与人相处之法

利用“标签效应”,学会给孩子贴标签

用好“目标效应 ”,使孩子行有所向

掌握“天鹅效应”,做一名“会爱”的家长

找一条搅动池水的“鲶鱼”  ——谈“鲶鱼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用好“狐狸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掌握“马太效应”,让孩子从平庸走向优秀

“爱孩子,母鸡都会!”  您确定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请掌握“真爱法则”

家庭教育不可不知的“甘地夫人法则”

许多家长不知道,手表也有“定律”,而且非常重要

教育孩子,请一定要注意“超限效应”

天赋递减法则——天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破窗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用“路径依赖理论”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掌握“感觉剥夺定律“,对孩子施加必要的“刺激”

用好“延迟满足法则”,训练孩子的控制力

您懂得“尊重孩子”的重要性,  却不一定懂得“尊重法则”的全部内容

掌握“思维模式法则”,孩子一定会改变

掌握“自然惩罚法则”,有效避免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冲突

家庭教育,离不开“南风法则”

用“梦想法则”,为孩子点亮心灯

学习“狼性法则”,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养成孩子好习惯,学会用“强化定律”

家长应该学会用“木桶定律”指导孩子上“网课”

怎样陪孩子上网课?学会使用“罗森塔尔效应”吧!

怎样陪孩子上网课?应该遵循鱼缸法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